馬鈴薯加工全產業鏈開發,市場潛力巨大
作者:本站 來源:本站 時間:2025/7/24 9:02:29 次數:
一.產業基礎與市場機遇
2024年全球馬鈴薯產量達3.8億噸,中國占比28%居首位。但加工轉化率不足15%,遠低于歐美40%水平,存在巨大提升空間。預制菜和休閑食品市場年增速超20%,帶動薯制品需求激增。
馬鈴薯全產業鏈開發生產潛力巨大。從種植技術的提升到加工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從市場需求的增長到技術創新的推進,馬鈴薯產業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馬鈴薯產業不僅能夠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還能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二、 加工產業多元化發展
馬鈴薯加工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正推動傳統農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形成從種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價值鏈條。
產品結構升級
從傳統淀粉、全粉、粉條擴展到薯片、薯條等休閑食品,并進一步開發薯條、薯片及全粉等多種形式的加工和口味的創新。綁定區域文化的螺螄粉風味、老北京二八醬風味, 引入異域文化的東南亞斑斕葉、墨西哥辣椒巧克力等風味,都被應用到薯條、薯片加工行業;主打營養健康概念的0反式脂肪酸、低鈉、高纖維(添加菊粉)薯類產品不斷涌向市場;采用新工藝生產的真空低溫油炸及裹粉上漿薯類制品也深受消費者歡迎。
技術驅動產業革新
1.加工工藝創新
- 真空低溫油炸技術使薯片丙烯酰胺含量降低70%。在真空環境下(壓力低至0.09 MPa),油的沸點顯著降低(約40°C),油炸溫度可控制在80–120°C(傳統油炸需180°C以上)。低溫減少了油脂熱分解和營養成分氧化損失。
- 厚裹粉技術保脆時間延長至30分鐘,斷裂力達8.7N,減少油脂吸收18%-30%,油溫175±2℃,時間90秒(較傳統工藝縮短30秒)減少營養流失,控制焦化反應。
- 上海昀望蒸汽去皮機BLAST-VENT技術:0.5秒急速壓力釋放,搭載的智能壓力控制系統(IPC)可實現±0.01MPa壓力波動控制。去皮率95%以上,原料損耗低至4-7%。
2.數字工廠浪潮
近年來,中國薯類加工行業正迎來智能化升級浪潮,尤其是速凍薯條行業,外資巨頭藍威斯頓(Lamb Weston)、麥肯食品(McCain Foods)、愛味客(Aviko)等,本土行業標桿雪川農業、凱達恒業等,通過引進歐洲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和智能化管理系統,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數字化工廠。這些企業通過部署智能分揀系統、自動化生產線、物聯網監控平臺等現代化設施,不僅使生產效率和產能大幅提升,產品合格率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實現了產能與經濟效益的雙突破,為中國農產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樹立了新標桿。
3.國產設備崛起
作為中國薯類加工裝備制造業的頭部企業,上海昀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路徑,成功研制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自動薯條生產線。該生產線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集成了智能視覺分揀系統、精準切割裝置、多段式智能油炸系統等核心模塊,不僅完全符合KFC、麥當勞等國際餐飲巨頭的嚴苛質量標準,更實現了單線10噸/小時的產能。在技術突破方面,昀望創新性地開發了"雙螺旋預煮+氣流干燥"工藝,解決了國產薯條口感與色澤的關鍵技術瓶頸。其自主研發的PLC控制系統可實現生產參數精準控制,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目前,公司已與愛味客、雪川農業等行業領軍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憑借"技術+服務"的雙輪驅動模式,上海昀望不僅在國內市場實現了進口替代,產品更遠銷歐洲、中亞、中東、北非等地區,標志著中國薯類加工裝備正式躋身國際高端市場。
三、市場與消費潛力
1.產業格局
- 中國速凍薯條產業近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根據最新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速凍薯條年產能已突破100萬噸大關,出口量更是達到創紀錄的20萬噸。這一成績與2019年形成鮮明對比,當時不僅出口量微乎其微,還需從國外進口21萬噸以滿足國內需求。當前,國內外市場對速凍薯條產品的旺盛需求,為行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推動中國速凍薯條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中國薯片加工產業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目前主要形成兩大產品體系:以馬鈴薯全粉為原料的復合薯片年產量穩定在25萬噸規模,而采用鮮切工藝的傳統薯片年產能已達40萬噸。據行業預測,國內薯片薯條市場整體規模將保持12.6%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2025年將達到580億元的市場容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好想來"、"趙一鳴"等零食量販連鎖品牌推動的渠道變革下,通過優化供應鏈、創新終端布局等舉措,為整個薯片行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 馬鈴薯淀粉和全粉產業作為農產品精深加工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根據最新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馬鈴薯淀粉產量達90.5萬噸,較2023年的54.3萬噸實現36.2萬噸的顯著增長,同比增幅高達66.67%,創下近年來的最大增速。與此同時,得益于下游休閑食品市場的持續擴容,馬鈴薯全粉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帶動整個行業進入新一輪產能擴張周期。
四.總結
盡管我國馬鈴薯的生產與加工能力在持續增強,國產加工設備的進口替代進程正在加快,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馬鈴薯的加工利用率和增值率仍然較低,產業鏈條相對較短,未能充分挖掘其潛在的經濟價值。與國外相比,我國馬鈴薯加工業的發展仍存在顯著差距,主要面臨以下挑戰:馬鈴薯選育品種的專用化程度不足,儲藏技術和設備普及率不高,導致原料腐爛和品質下降;原料基地建設薄弱,生產過程和原料的標準化程度不夠,嚴重影響加工質量。此外,加工品種過于單一,整體加工率僅為10%,規模化深加工企業數量有限,多數企業的加工技術裝備、管理水平和生產經營方式均需改進。因此,未來我們需要重視馬鈴薯品種的選育與儲存,特別是優質品種的抗病性和耐儲藏性的選育與推廣。同時,應加強加工技術的研發與改進,優化馬鈴薯食品的加工工藝,推動生產加工企業向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此外,還需開發出更多樣化的馬鈴薯加工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通過積極引導馬鈴薯加工品的消費,拓寬國內外銷售渠道,我們將不斷推動馬鈴薯加工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Copyright © 上海昀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